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,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如何有效服务这一群体并使其成为基层治理的积极力量,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。近日,望城街道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,将“边角空间”转化为治理新阵地,不断激活基层治理“新”动能。
从“纸板当床”到“温馨港湾”
去年冬日,街道工作人员在山水奥莱商圈巡查时,发现外卖骑手们在寒冷的商场地下车库用纸板铺地休息,这一幕触人心弦。“看到骑手们这样休息,心里很不是滋味,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。”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涂聪慧回忆道。
街道迅速响应,从添置简易桌椅,到全面改造升级,最终在骑手聚集的商场水街车库入口建成40平方米的暖“新”驿站。
驿站内,空调、饮水机、微波炉等设施一应俱全,从清晨到深夜,总有人气汇聚,成为“奋斗者的24小时港湾”。“现在好了,有了这个驿站,我们累了有地方歇脚,渴了有水喝,真的感觉到了家的温暖。”外卖骑手张凯感慨地说。
街道还根据骑手的反馈,及时添置必需品,形成“需求发现—快速响应—效果反馈”的闭环机制。据统计,驿站日均服务超百人次,真正实现“冷可取暖、热可纳凉、累能歇脚”的目标。
△外卖骑手在暖“新”驿站里休息
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调解”
为更好地化解新就业群体中的矛盾纠纷,望城街道借鉴“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”,在新就业群体集中点设立“六尺巷调解工作室”。该工作室构建“街社统筹+专业介入+企业协同”的三级调解体系,主动巡访排查矛盾,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。
“以前遇到矛盾,我们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,现在有了调解工作室,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。”快递员李霄表示。据统计,截至目前,工作室已成功解决各类新就业群体矛盾纠纷60余件。
△六尺巷调解工作室化解矛盾纠纷
△新就业群体代表参加“六尺巷”精神研学
从“单向给予”到“双向奔赴”
望城街道搭建线上线下意见反馈平台,让新就业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治理,线下心愿墙贴满了便利贴,线上扫码反馈实时响应。
“我希望驿站能增加一些书籍和杂志。”“建议增加一些电动车充电桩。”……这些来自新就业群体的声音,都得到街道的积极回应。
专属休息区、充电桩等改善措施,均是“骑手点单、街道接单”的成果。“我们觉得自己的意见被重视了,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也更高了。”外卖骑手小赵表示。
同时,街道还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加入爱心服务队,和社区、商圈共同参与治理,从“矛盾方”转变为“协同者”。形成“你为城市奔波,城市为你守护”的良性互动。
△山水奥莱商圈开展“工会送清凉”活动
这场从“纸板当床”到“温馨港湾”的蜕变,关键在于望城街道始终坚持群众需求导向。从驿站的24小时服务到“六尺巷”调解的文化赋能,每一项举措都源于对“人”的真切关注。未来,望城街道将持续发力,让“需求”与“回应”同频共振,书写更加动人的“望城故事”。
使用道具 举报
晒晒咱村的宝 | 亩均收益超2万!张店4000亩百合迎丰收
没有了
0次查看 0评论
六安公安“九件实事”暖心上线!
为民办实事 | 边角空间有妙用!@望城街道
晒晒咱村的宝 | 亩均收益超2万!张店4000亩
太平洋保险安徽省电销原负责人打包出售全省
区长黄媛媛会见土耳其客商
裕安区土地和房屋征收管理处原工作人员方磊